收藏本站 | RSS订阅您身边的知识专家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11月10日

中国三大金融部门“一把手”重磅齐聚发声,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作者 : admin2 | 分类 : 财经 | 超过 158 人围观 | 已有 0 人发表了看法

2023年10月份以来,连续召开了几次重大金融系统会议,可谓是前所未有,中国国内经济环境,资产领域和金融市场也将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所有的中国人也会一起见证诸多历史时刻,风险暴露必然会触动改革的诞生,那么这么多的金融系统会议又释放出了哪些重大信号,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

11月8日上午,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央行、国家金管总局、证监会主要领导均发表主题演讲,并引起不小市场反馈。

中国三大金融部门“一把手”重磅齐聚发声,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创立于2012年的金融街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风向标,自2020年起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同时也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

2023年的金融街论坛共邀请到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重量级嘉宾出席。

围绕当前经济金融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更为难得的是,中国央行、国家金管总局、证监会三大核心金融职能部门的“一把手”能够齐聚一堂,并且发表讲话。

3位领导在演讲一开始,无一不是提到刚结束不久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见下图),可见最高级别金融会议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系统之意义,毫不夸张地说,这对未来几年金融业及有关行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这篇文章,就将趁热打铁,基于对本次难得的金融口的领导们集体在媒体前亮相并发表了重要表态的详细梳理,结合现实,挖掘分析中国三大金融部门“一把手”重磅齐聚发声所释放的重要信号,并对后续中国国内经济和金融等多个维度的可能走向和变化,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判。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1
三位金融“一把手”,难得的齐聚重磅发声,具体说了什么?

11月8日,据央视新闻消息,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于当天上午在北京金融街开幕,今年论坛年会的主题为“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世界——加强金融开放合作,促进经济共享共赢”。

以下,就将为大家详细梳理三大金融部门“一把手”(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央行行长潘功胜、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本次会议上的发言内容和关键信息。

内容信息量较大:

潘功胜:
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出席论坛,并在会上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就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谈了几点体会。在16分钟的发言中,潘功胜谈了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多个市场关切的重点。

潘功胜强调,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年5%的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IMF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4%,这个增速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近期经济增长动能增强,生产消费稳步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经济指标向好,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平稳运行。

关于货币政策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是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过去几年,每年贷款新增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多万亿元。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去年以来,美联储快速加息,但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政策利率稳步下行。我们将继续以我为主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和逆周期宏观调控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关于汇率

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此轮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持续升值的动能减弱。

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汇率背离基本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

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运行更有韧性。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作为外汇市场的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关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我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非常小。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化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已经较峰值下降一半。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工作的标准化和权威性。

关于房地产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周期繁荣,正在进行重大转型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住房需求的中枢水平、住房市场交易结构以及业务模式都面临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房地产市场转型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也蕴含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潜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以来,我们实行非常审慎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一是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通过盘活或出售资产等方式,筹措资源偿还债务。

二是对于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的地区,严格控制新增政府投资项目。

三是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并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必要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四是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等方式,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转型成为不依赖政府信用、财务自主可持续的市场化企业。

潘功胜表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推动金融机构体系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务实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易会满:
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

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提振投资者信心

11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坚守主责主业 守牢风险底线,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讲话。

易会满强调,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将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动态评估优化定价、减持、再融资等制度安排,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各项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内“聪明资金”,推动行业机构强筋壮骨。

关键信息如下:

1、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守牢风险底线,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振投资者信心。

2、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持续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制度机制,推动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

3、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重拳打击。

4、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严厉惩戒,绝不姑息。强化全流程监管执法,严禁“无照驾驶”,严查“有照违章”。

5、 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而是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6、将坚持注册制基本架构不动摇,并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动态评估优化定价、减持、再融资等制度安排。

7、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各项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内“聪明资金”,推动行业机构强筋壮骨,切实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市场引领力,走好自己的路。

8、对量化高频交易加强跟踪研判,完善监管举措。

9、加强监管科技建设,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市场资金杠杆水平和企业债务风险的综合监测,努力做到对各种违法行为和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10、依法将各类证券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把私募基金等领域准入关,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李云泽:
我国银行业发展势头稳健

将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

据央视财经11月8日消息,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中国金融业开放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是稳健有序的开放,是互利共赢的开放。目前30家全球系统性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有分支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

李云泽表示,我国银行业发展势头稳健,中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增速。与此同时,新动能加快集聚,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中国银行业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实现了自身稳健增长。过去三年银行业信贷规模年均增速11.2%,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势头也不会改变。

李云泽表示,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近年来我们对接国际标准,健全一系列监管规则,最近又全面修订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和资本管理办法。”李云泽表示,将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持续增强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努力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2
结合近期中国国内经济几个最新的动向,有哪些重要信号值得重视?

综合来看,这次金融街年会,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金融高层们的首次亮相,基本都是表决心的状态,一个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打造金融强国,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监管。不能出现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当然,几位金融部门一把手的发言表态,客观来说,并不亲民,有浓厚的体制表达色彩,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想要把握关键,分析信号,肯定是有难度的。

所以,这个环节,为大家进行一个要点和信号梳理。

首先看新任的央行行长,外管局局长潘功胜的讲话,有这么几个重点(这是三位一把手中直接关联国内经济和资产的一位):
1,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没问题,也提到了IMF,对中国经济明年5.4%的经济增长预测,说明极有可能明年的任务定在5.5%左右。否则不会提这个事,

2,强调了货币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融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几句话就是说,央行还要继续推动信用宽松,继续降息降准,外汇以稳定为主,不主动推动升值,主要看美元的状况。还特别提到了一揽子货币,也就是说不光要对美元稳定,还要对各主要货币都稳定。所以央行的汇率之锚,不单单是美元。

3,有几句很有指向性的话,比如:

必要时,央行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
三句话,提到了三个问题:地方债,房地产,中小银行。

事实上,这三个问题盘根错节,互为一体。

化债,降风险,将是接下来一条重要的主线。

然后看金管局局长李云泽的讲话,主要就三点(主要关联金融相关业务的监督管理):
1是银行业发展势头稳健。

2是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

3是资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这就是说银行现在质量没问题,保险还有红利期,而资管行业要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投资,而且给出了财富管理和资管行业进入黄金期的判断。

那么大家可以想想这个逻辑,什么才意味着资管的黄金期,是大家都赚钱呢,还是大家都赔钱。

另外,金管局还提到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也就是说,还要持续开放,引入更多地外资机构入场。

不会因为短期的挫折,就开始封闭。其实这个也是高层反复强调的,现在从外资的态度来看,确实有人在撤出,也确实还有不少机构,一直在排队,希望获得准入。

值得一提,此次金融街论坛期间,国家金管总局同步召开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为中国金融发展和监管建言献策。

从2003年原银监会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至今,已走过二十载春秋,新的国家金管总局延续召开该会议,也是我国金融业继续开放的注脚。

最后就是证监会主席的发言(主要影响中国股市的规则环境):
提到的点就比较多了,但基本都指向了风险防范,比如提到要严防过度杠杆,要零容忍打击各种乱象,还提到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特别强调,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持续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制度机制,推动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重拳打击,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严厉惩戒,绝不姑息。

强化全流程监管执法,严禁“无照驾驶”,严查“有照违章”。

这其实就是警告市场的一些投机者,下一步要重拳出击,公安要下场抓人的。而注册制方面,监管也注意到了问题所在,下一步对IPO这块肯定也要严管,甚至还有大鱼要倒霉。

总的来说,通过几位金融部门一把手的态度表达内容,可以看到中国国家未来几年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畅想,金融领域的一切努力要获得正向反馈,归根结底是在法治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让各行各业有信心。

而信心,最终来源于加快改革和开放。

相关内容,有一说一,四平八稳,体制表达特征明显,挑不出什么问题,但是三位一把手对于“违规打击”,还有“风险处置”的态度,具有很高的的趋同性。

非常契合10月底的金融工作会议主线。凸显了接下来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个概率很大的趋势思路:

3
趋势研判:金融高管齐发声以后,将给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带来哪些走向可能和影响?

对于中国国内经济,结合当下内外部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点趋势分析观点:

第一,当下备受关注的几个“风险聚集点”,将成为接下来国家发力的必然方向。

一个地方债问题,一个房地产经济领域的债务风险,一个就是金融市场的出血点和漏洞。

经济社会,去风险的关键在于“化债”,化债阶段的经济逻辑就是:不会有具备确定性支撑的牛市可能。

第二,对于房地产经济和楼市,金融部门的支撑和监管,将会趋向于一个“有边界”的箱体操作:

一方面,是确定不会进行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式刺激;

另一方面,在楼市的运行还没有恢复到均衡,或者说达到不对中国经济产生拖累以前,金融部门还有进一步支持和刺激市场的手段和空间。

第三,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和资本的对外开放,或将迎来一个加速和提升周期阶段。

第四,不要对股市有太多期待,中国的注册制继续推行不是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

一个,是大量垃圾公司和玩票资本还依附在A股市场持续吸血,利用各种手段套路和国家监管在持续博弈套利;

另一个,是当下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远比不上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级别。

汇率,房价,股市三大战场,股市当下的低迷和缺乏流动性,其实是国家面对大国博弈的一张重要底牌,这张底牌不上桌子以前,实际上3000点的故事主线,并不会改变。

大家细品。

接下来,打击做空唱空掏空的主旋律之下,汇率谋求稳定波动,房价谋求稳住,并且以经济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和效率进行调整,股市已经便宜到极致了,向上虽然缺乏增量支撑,但是同样向下也基本没有多少空间和可能了。

当下对于中国这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国家可调动的头寸足够,集中力量,在和美国进行大国博弈和竞争上保持定力和足够的防御能力。

这是一切追求增量,追求开放的经济活动的前提。

而这个前提的重要性,是金融部门领导们发言和表态,无法动摇和改变的。

想象中的体面,和现实中的需求,还是有差距的。

写在最后:
当下宏观层面给出的信号,对于个体和资金能带来哪些现实启发?

当然,以上内容梳理和分析,肯定是有门槛的,也比较枯燥费时间,所以,文章最后,用大白话和大家分享几点独家个人的思考和分析观点,供参考:

1,基于国家当下对于金融风险的态度和判断,对楼市股市会形成看不见的隐形抑制效应;

2,越来越多的信号动向,表明中国本轮化债的动向和主线已经正式启动了。化债过程中,因为债务的转移会产生很多现实的纠纷和矛盾。

如非必要,远离有明显经济纠纷和矛盾的环境,关系,还有领域,是明智的。

3,化债过程,会加速一些风险的爆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很重要。

不要买期房,谨慎投资,慎重看待股市短期表现,不盲目进行实体生意投资。

4,提前做好经济低增长中持续生存的准备,无论是心理还是现实,都需要。

5,中国过去的金融创新,基本没有持续至今的成熟成功案例,一切和钱关联的生意和活动,听到“创新”要提高警惕。

6,不要质疑国家面对博弈环境和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当下,在坚守底线,维护红线,谋求稳定的政策定力和意志决心。

远离哪些“打着教国家做事的幌子,实则为自己利益打算”的论调和逻辑。

比如会有什么更强的救市,更多的放水,还有更猛的出手等等的论调。

当下国家要的是对内稳定,持续和谐,而不是谋求增量,做大做强。

这和公开的一些表态,以及个体的意愿,并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也无法影响。

以上,就是对最新三大金融机构一把手的公开发声表态,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上一篇:以实缴出资额收购股权,低于评估价近千万,税务局确认不涉及税款 下一篇:中央开会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640*60广告位

相关文章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