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您身边的知识专家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10月10日

中俄大飞机分手,早就埋下伏笔,C929不走苏联老路,中方坚持到底

作者 : admin2 | 分类 : 科技 | 超过 177 人围观 | 已有 0 人发表了看法

随着新闻媒体上中俄合作的大型宽体客机名字的变化,很多人意识到,中俄的合作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来这架飞机的名字叫做CR929,“C”代表中国,“R”代表俄罗斯。但是目前官方发布的名字已经变成了C929,代表俄罗斯的字母“R”不见,那么中俄合作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俄大飞机分手,早就埋下伏笔,C929不走苏联老路,中方坚持到底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中俄是如何在这个项目中走到一起的。

最开始中国是打算自己干的,所以最早的名字就是C929。后来由于考虑到中俄双方共同的需求,于是便合作发起CR929项目。

中俄两国对于大型宽体客机都有需求,因为两国都具备比较大的国内市场。在航空运输方面,中国是在国际上上升速度最快的一个地区市场。波音、空客都预测,中国在未来的20年间,至少需要6000到8000架以上的客机,而这些飞机中至少有15%是大型宽体;而俄罗斯也需要大型宽体客机,无论是国内的远程航线还是长途的国际航线,都是一样的。

同时,中俄两国对于大型宽体客机的战略意义都有共识。因为这是一个航空业界的顶级产品,把飞机造到大型宽体这个量级,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做得到的。

不仅如此,中俄两国在大型宽体客机领域都有各自的优势。俄罗斯不用说,在苏联时代就有伊尔-86、伊尔-96这样的产品,经验丰富;而中国近些年在电子软件以及大型客机的重要结构件,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飞机的适航审定环节上也积累了不错的经验。

由此,中俄两国自然顺理成章走到一起,合作开发C929。而且,中俄一贯就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但是,眼下却发生了变化,那这所谓的变化体现在哪呢?

第一,中俄两国实际上对于大飞机的目标,以及实践方式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比如说,俄方认为,发展大型宽体客机应该按照过去他们伊尔-86、伊尔-96的路子,在伊尔-96最新款的基础上,直接改进就行了。

但是,伊尔-96是一种大型宽体的四发客机,而今天国际的主流都是双发,这就意味着整个飞机的基本设计要做大的改动。而且伊尔-96那个时代,它的可维护性、经济性、可靠性,实际上跟今天都是有差距的。别的且不说,原苏联所制造的很多客机,按照西方的评价,结构超重是很严重的,这也意味着它的运行经济性严重不足。今天中俄合作的新的大型宽体客机,是不能容忍这样的缺陷出现的。

俄方想走伊尔-96的改进升级的路子,而中方希望走国际上最新的潮流路线,而且技术指标要按照国际的适航审定标准来走,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

另外,在俄乌冲突发生以后,俄方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变。俄罗斯成了国际受制裁的对象,资源能力已经严重缩水,想要在CR929这个项目中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困难极大。同时,俄方原本需要国际采购的设备、原材料、原器件等,现在也都无法实现了,在合作中的能力被极大削弱。

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知道西方对俄的禁令,包括民用的客机。无论是窄体还是宽体客机,俄方都无法从西方获得。这样一来,意味着俄罗斯对于大型宽体客机的需求,已经变成了一个眼前的事。但中俄合作的大型宽体客机可能发展时间会比较长,比如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俄方立刻在伊尔96-400的基础上,开始推出新的产品,用于满足自己在大型宽体客机上的急迫需求。无论是军用或民用运输,俄方都采取这样的路线。

实际上,由于俄方被制裁的这样一个身份,如果它留在这个项目中,可能对整个项目都会造成一些更大的压力和不利的影响。而中方可能也会考虑到俄方的现实需求,如果俄方选择退出项目,那中方可能会积极争取俄罗斯的一些重要的企业,例如关键设备的制造商等,希望他们能够以供应链上重要环节的身份,留在这个项目中。

但是中俄之间,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平等合作的关系了,可能变成一个主承包商和下面的承包商的关系。就好像是我们在C919项目中,我们来做顶层的设计者和规划者,来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供应链这样一种关系。这样中俄的合作,实际上还会在另外一个层次上继续得到维持。

目前应该这样看,C929这样的项目是一个中期或者远期的项目,它的研制要搬开很多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拦路虎。因为大型宽体客机的试飞、适航审定,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做过,遇到的困难、花费的时间以及代价一定也是比较大的。

眼下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正在同时实施两场重大的战役。

一个,是C929的研制工程;

另外一个,是C919的商业运营工程。这个工程是我们眼前的任务,而且极为关键。

C919作为一种载体客机投入商业运行,急需打造它的在商业社会中的人设。比如说好的出勤率、良好的维护保障以及技术支援体系,这个背后是要下苦工的。也就是说,C919飞到哪,我们的体系支援能力就要建设到哪。

由于在过去,这些工作我们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商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增加产能,保证交付;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遍及全国的高水平的技术资源保障体系。

C919的商业运营是一场硬仗,C929的研制也是一场硬仗。我个人认为,目前来讲应该集中更多的资源,首先打赢C919商业运营这场战役。这场战役一旦取得胜利,就意味着C919商业运营能够取得成功。如果C919项目已经看到了完胜的影子,那此后我们可以继续调转一些资源,集中打赢C929的宽体之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大型客机的研制工程方面,必须要考虑到关键系统的可替代的能力建设。西方的供应链,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出现不稳定,甚至松动。那么可替代的能力建设,会保证我们这些重要装备的制造业和运营,能够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保持一个坚定的稳定能力。

上一篇:这两大"毒瘤"不除,何谈经济复苏,何谈牛市? 下一篇:外媒点评麒麟9000S芯片:介于14nm和5nm之间,没有EUV痕迹
640*60广告位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