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您身边的知识专家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11月11日

基于中国房地产经济当下主线趋势,有哪些类型的房产,前途堪忧?

作者 : admin2 | 分类 : 财经 | 超过 136 人围观 | 已有 0 人发表了看法

2023年的9月底,龙头民营房企,行业标杆,规模王者的恒大集团老板许家印,被依法采取了强制措施,作为中国房地产狂飙时代最具标志性的人物,许家印落幕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开始慢慢迎来拐点,房子越来越卖不动,房价持续下跌,恒大、碧桂园等头部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浮上水面,越来越多的烂尾楼无法完工交付……而所有这些乱象的背后,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本质,那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进入了过剩时代。

基于中国房地产经济当下主线趋势,有哪些类型的房产,前途堪忧?

按照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20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1.76平方米,和70年代末相比,足足增长了超过10倍,已经远远告别了短缺时代。

以家庭住房拥有率来看,我国的住房供应更是充裕甚至过剩。

按照央行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拥有住房1.5套,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户均拥有住房套数大概为1.1左右。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震荡期,国家也在今年罕见的明确提出一个确认判断: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这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时代。

过去20多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经济,也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命运。而随着中国房地产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无论对于中国经济,还是普通个人,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但是,影响最直接,也是关联性最强的,还是对组成房地产经济系统的很多房产,对应的未来的价值走向。

环境,阶段,预期都变了,有些东西,也会跟着变的。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当下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趋势主线梳理和认知,对几类后续价值走向前途堪忧的房产,结合现实,从敬畏规律,尊重逻辑的角度出发,进行一次有依有据,有深度,有专业的专题讨论和研究分析。

没有任何唱衰看空的意思,仅仅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对当下中国楼市中一些价值风险,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思考。

1中国接下来的楼市和房价,趋势主线走向,该如何认知和判断?

2023年,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走向,已经成为了明牌:

房地产走势已经相对清晰,即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从高速城镇化结合政策调控下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新房和二手房供给库存过剩,市场需求萎缩,各地结合起来密集推出几百条政策来刺激楼市,然而市场反响平平。

最有意思的是,内地的很多房地产政策都是学习香港模式,然而却又做了特色的“改良”,比如监管资金的使用,各个环节的贪婪导致庞氏的风险疾速膨胀,最后所有压力都给到了购房者身上,比如最近的另一个热点,某地的13年出售的预售房,到现在还在烂尾状态,解决办法是购房者再按照每平米1300块钱补交,纵观全球可谓是独树一帜。

原有的玩法,已经风险频发,难以为继了。

另外一个方面,是“14号文”关于住房体系的新表述引发热议,「中国将推动新一轮“房改”」的新闻冲上热搜。

文件不是新文件,是8月底就出了,9月初已经由中央正式印发。

内容也不是新内容,整体的思路和方向,其实和今年多次高层会议的说法,是一以贯之的。

主要目标就是两点,一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二是要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这两点,从去年开始,其实就一直是行业的主线。今年几乎所有的政策,也都是围绕这两个方向在出,并不是新提法。

那这份文件有什么特别的点,让大家如此高度关注呢?

主要是两个“明确”——

一是明确了保障性住房体系的运作原则。也就是房子的建设和筹集、保障对象和标准、配售和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回答了保障性的房源从哪里来、谁能买/租、怎么转让这些具体的问题。

二是首次明确提出「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说是正式明确了新的住房制度,也就是——「住房双轨制」。

一条轨,是保障房体系。由政府主导,满足社会保障和基本福利。

属于民生的部分,价格和销售渠道都有管制。

一条轨,是商品房体系。由市场决定,主要满足改善需求。

属于纯粹的商品,只要符合市场规律,供应和价格都可以放开。

最重要的是,这次的文件在「保障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彼此独立,不能互相流通。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把这次的文件,看成是「新房改」的原因。

这是从国家层面,明确的给中国未来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做好了规划,指明了方向。

时代往前脚步不停,很多东西的变化,并不会以个别群体的需要和意志而发生改变。

中国房地产进入过剩时代,不仅仅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

2第一类“前途堪忧”的房产:预期变化趋势背景下的学区房

2023年,或许将成为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一线以下的所有城市,学区房最后的高光时刻了。

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的感觉?别急,且听我细细为大家从三个维度进行一个狡辩,不是,是解释好不好?

2023年,在全国出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趋势现象,那就是全国范围内,小学不够上的情况。

别说一线了,就是很多省会级别城市的小学,纷纷出现了学位预警。

今天家里有小孩上小学的应该深有感触。

造成这种生源拥堵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2016年的二胎放开,出现了过去十年,难得的一波人口出生高峰,从16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生人口都保持在1700万以上,但是到了18年,就结束了,然后接下来的几年,疫情,叠加经济因素,中国出现了心声人口断崖式下跌的情况,16年的这一波脉冲式新生人口增长,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就这么简单。

按照当下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现实来看,新生人口逆转,或者出现爆发,短期内,是没有多少想象力和确定性的。

中国当下的中小学系统,是按照满足每年全国1600万的出生儿童教育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的。

很明显,教育系统过剩,而这一波脉冲式新生儿童浪潮需求满足以后,未来几年将是一个什么趋势,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吗?

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会遭遇招不到学生的窘境。其实2023年很多幼儿园,妇产科,已经提前体验上了这个窘境。

这是趋势面上的一个必然,没有什么好争执的,任何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暴涨正常,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供过于求,还能买的上价的。

这对很多附加学区属性的房子来说,就i是必然的价值冲击。这还只是其一。

对于很多学区房来说,其实真正的流通价值,是入学资格,而不是房子本身的居住价值,这一点其实是和国家新房改没有明说的租售同权,保障房和商品房享受同等社会配套资源的潜台词,是作对的,怎么办?

政策一定会想办法,打断学位和学区房之间的关联关系。

这是其二。

学区房的价值风险,最为关键的,还有一个预期因素。

那就是当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父母,不再相信教育投资能有一个符合预期的回报了。

好好读书,就能保证一代人通过教育就能够实现阶层跨越,改变人生和财富状态了。

2015年以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能有一个不错的经济和奋斗环境,70-90后这几代人,很多也是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但是00后,985,211毕业出来,甚至读硕读博,所面对的就业环境,创业环境已经天翻地覆了。

家庭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换来的孩子拿着高级文凭送外卖?

而且,这样的经济现实短期内并不容易实现扭转和改变,进而,会影响很多人,对于教育投资的心态和决心。

信心和预期不够了,价格就撑不住了。

接下来,会有很多的学区房,体验到价值挤泡沫的痛苦。

3第二类“前途堪忧”的房产:新一轮房改之后的老破小

老破小,可能是新一轮房改背景和趋势之下,最为尴尬的一个房产类型了。

按照国家的规划,普通人都住保障房,便宜又实用,足够满足绝大多数家庭对于居住的刚性需求。

想住大房子,好房子,那么就自己努力赚钱发展,自己按照购买力能力去买市场定价的商品房,这样不管商品房价格如何,都不会对基数庞大的普通人群体造成影响和干扰。

不说什么双轨制,从本质上来说,国家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在稳定居住这个事情上,要对中国的房产,进行一轮公共事业化的全面改革调整。

类似很多城市配套设施,比如公交车一样,降低居民通勤成本,有钱自己买车养车,一个意思。

那么一个关键的供需变化带来的问题就来了:如果大部分人都去住便宜又实惠的保障房,那么当下在城市中存量巨大,没有居住体验和性价比的老破小,老破大,谁来买?

这个事情,从当下来看,其实有的城市已经开始尝试政府引导的“以旧换新”,但是这是行政干预的市场,和真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价格,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其实从趋势面上来看,未来很多的老破小老破大,想要回到曾经供需挤压的高光时刻,已经是注定没有想象力和可能的事情了。

4第三类“前途堪忧”的房产:价格已经被提前透支的远大新

远大新,是过去几年楼市新房市场主流的产品,三个特征:和城市中心繁华区有通勤距离,户型大,社区大,房子新。

远大新的位置较为偏僻,距离市中心比较远,样会增加不少出行上的时间成本,平时买东西,看病等等也不太方便。

但是这些都不是远大新这类房子的核心风险。

远大新最大的价值风险,是提前的透支的房价,未来很难有什么产业,城区的发展,能够带来支撑,特别是所谓的规划地铁,园区,新城概念的远大新,对于很多已经入手的朋友来说,买到的价格,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里面的绝对高点和天花板了。

地方政府规划远大新地块的价值逻辑,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卖地收入用作未来配套和招商的。

比较典型的,是昆明巫家坝地块,当然这样的案例全国基本很多城市都有。

前期一定是卖概念,卖规划,如果按照以往的土地财政模式,后续配套,产业,经济项目跟上,那么就是对远大新商品房项目价值进行的一个闭环和支持。

但是2023年以后,这个闭环可能就无法完成了。

而且,还有一个风险因素,那就是当下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烂尾风险和相关问题,都集中在这个类型的房产项目当中。

远大新,是典型的经济上行阶段,过度通过债务和价格透支未来价值的风险商品类型。

写在最后:
普通个体,该如何看准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指导行动?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从全球发达国家来看,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房地产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更多的还是依靠科技创新。

一个大国如果不能靠科技创新,而是长期依靠钢筋水泥的模式,不可能成为真正全球领先的大国。

属于中国房地产为国家经济驱动发力的黄金时代,已经正式结束了,相信这个观点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反驳,包括曾经很多在房产升值过程中吃到红利的群体,也是一样。

当下依然嘴硬,甚至态度坚决还认为炒房有机会的,反而是真的没有吃到时代红利,没有享受到增量阶段躺赚快乐的群体。

除了嘴硬,就剩下幻想了,或者揣着恶意,还想着忽悠更多人。

有些东西,说太白也没意思。

文章最后,回到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从真正的地产人角度,进行一个抛砖引玉,供各位有耐心看本文的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任何规则环境发生质变以前,都会提供一个最后的流动性机遇阶段,对于中国楼市来说,改善换房,投资变现,投机脱手,最好的时机,或许就是当下。

2,过去炒房,简单粗暴,这种轻松钱,躺着就能赚的模式,以后不要有太多奢望能让普通个体和资金遇到。

3,未来房产投资的生意依然会存在,但是逻辑将侧重于运营,管理,以及通过装修,升级配合居住体验和地段价值的综合升值溢价,来实现投资回报。

4,对于中国普通民众而言,当房子不再成为保值增值的利器之后,钱往何处去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变化,恐怕比未来房子还不能保值增值的可能性讨论,更为有意义和价值。

时代在变化,如果不想被淘汰和被动成为时代更迭的成本,那么,有些观念的升级,有些行动的调整,时不我待。窗口期,机遇阶段,不会等人。

以上,就是在周末时间,基于对中国房地产和楼市主线趋势的一个判断,对中国楼市中几类价值未来走向存在不利趋势的房产,进行的相关逻辑分析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上一篇:门店25000家!靠鸡排一年净赚70个亿,为啥吃的人越来越少了? 下一篇:“写”进课本!华为再创辉煌,媒体:开天辟地
640*60广告位

相关文章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随机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